Geek 青年说北京沙龙分享

你好,我是看山。

5 月 23 号参加了 infoQ 写作平台组织的线下沙龙,瞻仰了很多大佬的英姿。在 Geek 青年说的环节,也壮起胆量上台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第一次上台,面对台下的大佬们,难免有些紧张。不过思考不易,整理出来,希望能够帮到有相同困惑的同仁们。

@文字君 阿萌提前准备了几个问题,其本意是提供一些分享的思路。奈何,京城的程序猿们比较保守,将这些思路当成了题目,完全打乱了阿萌的计划。下面是几个问题:

  1. 我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
  2. 坚持写作给我带来了什么(长期收益、隐形投资、短期回报)
  3. 我的技术成长之路(学习策略、可推荐图书)
  4. 一个优秀的程序员的必备素质?(大佬特质有哪些)?

前两个问题还好,与自身相关。后两个问题具有普遍意义,需要单独开文回答了。

写作和收益

很多事情的发生都需要一个契机,就像是扣动扳机一样。

朋友在研二实习时面试的是百度,面试官看过他写的博客,感觉很好,加上他自身实力不俗,顺利拿到了 offer。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触动,想着自己也开通一个账号,整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万一哪天面试用得到呢。于是,第一篇文章就这样诞生了。当时虽有目的,却动力不足,产出比较低,一年才 20 几篇,甚至在 2018 年停了 1 年。

每个人写作的目的不一样,但是写作带来的收益有一个是相似的,那就是:思考。无论是谁,什么段位,想要写成一篇文章,必然需要思考,思考前因后果。有时候写的不顺利,可能连续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反复咀嚼反刍。这就是反复思考的过程,也是反复自省的过程。

我们做程序猿是比较难的,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学不动了。但是我们做程序猿又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有一项技术精通摸透了,触类旁通,其他技术也能够很快上手。如果没有思考,很难做到精通。

我们在工作中有思考和没有思考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就像是送信的马儿和拉磨的驴子,可能它俩走路的长度一样,但是,马儿看过了世界,驴子看到的只是磨盘下的那个圈。

两个模型

分享两个模型:

  1. 德雷福斯模型
    德雷福斯模型
  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雷福斯模型

德雷福斯模型定义了我们成长的路径:

  1. 新手 Novice
    1. 严格遵守规则或计划
    2. 几乎无法感知情境
    3. 无法酌情判断
  2. 高级新手 Advanced Beginner
    1. 依赖基于属性或不同侧面的行动准则
    2. 情境感知依然有限
    3. 对工作的不同方面,分开处理并且给予同等重要性
  3. 胜任者 Competent
    1. 能应对多线程活动或丰富的信息量
    2. 能从长期目标角度(至少部分)审视行动
    3. 有意识、刻意地制定计划
    4. 将流程标准化和常规化
  4. 精通者 Proficient
    1. 从整体把握全局,而不是观察各个方面
    2. 了解情境中最重要的事
    3. 感知情境与正常模式的偏差
    4. 决策越来越轻松
    5. 使用原则(maxims)指导行动,其含义因情况而异
  5. 专家 Expert
    1. 不再依赖规则、行动准则、原则
    2. 基于深刻、潜默的直觉把握情境
    3. 出现新情况或发生问题才使用分析法
    4. 看到未来可能的愿景

以做饭举例:

  • 新手就是必须照着菜谱做饭,甚至会拿出厨房秤,一丝一毫不能差。如果碰到盐少量、醋少量之类的模糊描述,就完全歇菜。
  • 高级新手也需要菜谱,但是知道盐少量就是少加点是多少了。
  • 胜任者基本上不需要菜谱了,菜谱就在脑袋中。但也是照本宣科,没有什么创新。
  • 精通者在某种菜式中游刃有余,不过,还局限在某种范式中。比如:鲁菜、川菜、杭帮菜等。
  • 专家没有固定套路,不局限于某种菜式。可以根据食材当时的情况,完全发挥其美味,信手拈来。

我们也可以列出自己的技术栈和技能,然后每一项后面给自己下一个定义,这样就能够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可以指导我们学习。

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疑惑,为什么考试之后的知识都遗忘了?就是因为这个遗忘曲线,我们的大脑和电脑不同的是,我们的存储会被清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留下的记忆少了。

之前在读书笔记 别让非理性思维毁了你的人生 中提过,我们的大脑就是一台克鲁机,很多都是拼凑出来了,而且,由于我们的大脑耗能严重,所以奔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凡是不影响生死的记忆行为,都被海马体挡在外面了。

为了骗过海马体这个看门人,我们需要反复学习加深记忆。这也解释了很多同学的一个疑惑,明明很用功的在看书学习,但是偏偏看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忘记了。对学习动力造成很大的打击。其实,只是需要隔一段时间在复习一下。

通常来说,我们的复习节奏是这样,隔 1 天后、再隔 7 天后、再隔 14 天后、再隔 30 天后。也就是说,我们在 1 号学习的知识,需要在 2 号、9 号、23 号、次月 20 号这 4 天复习。这样我们的记忆会保持很久。

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记忆催化剂,我们要保持学习的兴趣。很多同学应该有感触,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哪怕不重复记忆,也可能过目不忘。但是我们感觉无聊的信息,很可能转头就忘。所以,让我们对这个世界保持兴趣,至少对我们要学习的那些东西保持兴趣。

推荐阅读


你好,我是看山,公众号:看山的小屋,10 年老猿,开源贡献者。游于码界,戏享人生。

个人主页:https://www.howardliu.cn
个人博文:Geek 青年说北京沙龙分享
CSDN 主页:http://blog.csdn.net/liuxinghao
CSDN 博文:Geek 青年说北京沙龙分享

公众号:看山的小屋